房地产的雷,终于向民营银行蔓延了
感觉,民生银行不太妙。
【资料图】
8月11日晚,民生银行公告称,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经审慎分析与论证后决定终止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也就是说,这笔500多亿的可转债发行融资申请,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为了这份申请,民生银行准备了6年。
根据民生银行此前的披露,该次500亿可转债用于补充发行人核心一级资本。根据测算,为满足发行人未来三年的资本充足率目标,预计于2025年末核心一级资本缺口将达到 493.39 亿元。
可能有人不理解什么叫核心一级资本,我简单地解释一下。
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资本的最高级别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包括银行的股东权益和留存收益,以及一些可转换资本债券和储蓄存款债券等。
核心一级资本是指银行的最基本的、永久的、无条件的和无法追溯的资本,它可以在银行出现重大损失时用来支持其风险承受能力,是银行最主要的资本来源。
现在民生银行这个核心资产缺口达到500亿。
这还是明面上的,实际上2021年花旗出具过一份研报,认为民生银行对高风险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敞口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占一级资本的27%,是国内大型银行中占比最高的。
可以说,民生银行沦落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也算是咎由自取,其实早在2017年就传出不太妙的消息了,只不过那时候房地产的一波大涨救了一命。
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房地产这把双刃剑最终还是割伤了自己。
房地产业务是拉动民生银行资产规模最大的引擎,没有之一。
根据民生银行的回复,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3633.4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77%,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55.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28%,占比和不良率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在2018-2019年间,民生银行就至少和18家房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正荣、阳光城、金科、佳兆业、蓝光等。
除此之外,民生银行还为泛海控股与恒大提供了大量贷款,这两个企业加起来就超过了500亿。
看看这些贷款的房地产企业,几乎个个暴雷,这倒是让我想到当年P2P分散投资理论——只要你把钱借给不同的平台,就算有一两个暴雷也不会影响你整体本金和收益。
只是没想到,后来P2P整个行业暴雷,你分散再多的平台也于事无补。
天道轮回,当初怎么嘲笑散户,现在怎么嘲笑银行,看起来银行的风控水平和散户也没太大区别。
民生银行更倒霉一点,它把大部分资金都投资在房地产上,那么风险就很大了。
除了房地产的问题,民营银行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劣根性——给股东进行关联交易。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3年,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三位民生银行董事搭伙成立民生电商,民生银行随即授信20亿元。
还有民生银行的股东之一泛海集团,因为房地产不景气,泛海集团欠了民生银行70亿还不上来。
最终民生银行忍无可忍,在2023年初把泛海集团告上了法庭,要求还钱。
根据市值风云的梳理,近十年来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敞口,从2012年的49亿元逐年提高,到2017年已达到122亿元。
到了2021年,民生银行的关联方贷款金额更是达到637亿元。
这种关联交易让我想到了明天系旗下的包商银行,还有河南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新财富集团。
这两者暴雷的背景高度一致,都是房地产下行+股东高度控股,导致银行就变成了大股东的合法提款机。
等资金链彻底断裂以后,银行也就成为了空壳子,最终让国家来接盘。
民生银行也隐隐有点这个兆头,不过好在民生不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所以像泛海这样的小股东虽然可以从民生提款,但是还不至于太过于绝对化。
或许也真因为如此,民生银行至今还没有暴雷。
其实大部分有民营参股的银行,都会碰到类似的关联交易的问题,如果参股股东再是和房地产相关的公司,那现在这家银行的情况恐怕就不会太好。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查一下自己的存款银行,看看它们的股东结构是怎么样的,最近这种情况尽可能避免民营参股的银行。
哪怕是国有银行,最好也是分开存,不要因为有50w存款保险就真以为自己高枕无忧了。
法律规定的,未必是实际操作的。
中国嘛,你懂的。
从这么多年暴雷金融机构的兑付规则来看,先小额存款的客户永远是优先级最高的。
公众号:七叔东山再起
关键词: